新加坡的支付方式
新加坡的支付方式非常多,正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商家都支持无现金支付,但是不同商家支持的支付方式可能差别很大。这篇文章将介绍这些支付方式带来的各种概念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他们。
虽然新加坡的支付市场种类繁多,名词也很多,但其实不外乎三种概念:银行、渠道和工具。
银行
顾名思义,银行就是放钱的地方。并不是什么公司都可以拿用户的钱,很多公司虽然可以让用户充值,但实际上这些资金都是存放在公司的银行账户,托管在本地银行中。
在新加坡,最常见的银行是 DBS、OCBC 和 UOB。还有一些外来银行,如 MayBank、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此外,新加坡有很多金融业务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吸引资金,然后提供一些类似银行的服务,比如 Revolut 几乎可以替代传统银行,而且有更好的资金管理和分析能力,还有 GrabPay 等,当用户把钱存在这些服务中的时候,他们对用户来说也是银行的存在。
这里不对银行详细展开,以后有机会再介绍银行可以做的事情。
渠道
渠道就是资金流转经过的途径。我们去店里消费的时候,我们的钱就是通过商户支持的渠道流转到他们的账户中去。
最普及的渠道要属 Visa 和 MasterCard 了,由于中国游客影响力较大,银联(UnionPay)也开始被一些商户支持。
使用 Visa/MasterCard/UnionPay 支付时,可以有感应支付、插卡支付、刷卡支付几种方式,不过感应支付最方便,其他两种虽然支持,但比较少见有人使用。感应支付在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叫法,Visa 叫 PayWave,MasterCard 叫 Contactless Payment,UnionPay 叫闪付,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把卡在 POS 机上贴近一下。大概是因为 Visa 的影响力最大,在新加坡当你想使用感应支付时,直接跟商家说 PayWave 就行了。
虽然 Visa 和 MasterCard 的普及程度很高,但是他们的手续费也更高,一直受人诟病,很多商家不愿意支持。于是新加坡的本地银行一起组建了一个新的支付网络 NETS,因为手续费低而被更多的商家支持。由于 NETS 是新加坡本土发起的,所以只有这边银行发行的卡片才会支持,卡片上会标有 NETS 字样,通常同时也会支持 Visa/MasterCard 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NETS 这个渠道之上又提供了多种支付方式。比如 PayNow 可以让我们通过对方的手机号、身份 ID 直接转账,无需输入冗长的银行账号;FAST 是非常方便的转账方式,可以零手续费短时间内完成转账。我觉得他们也可以算是资金流转的渠道,不过他们是基于 NETS 的,相当于是 NETS 提供的服务。
除此之外,很多新兴的公司都想在支付市场分一杯羹,所以纷纷建起了自己的支付渠道。比如 Grab 的 GrabPay、Shopee 的 ShopeePay 等,当你想使用他们的服务时,就要先充值到他们提供的账户(类似银行)中,然后付款时通过他们提供的 App 将金额划走,所以使用的是他们自己建立的渠道。
工具
银行的角色是提供账户来保护我们的资金,渠道的作用是让资金流转,而我们平时消费时还需要借助专门的支付工具来付款。
现金就不提了。
先说说卡 片,如果看全球普及程度的话,无现金支付使用的最多的工具肯定是卡片。
除了常见的借记卡/信用卡(Debit/Credit Card)之外,新加坡还有很多预付卡(Prepaid Card),他们不一定是银行发行的,也可能是 Revolut、Grab 这些公司提供的产品,先充值才能使用,但是可以享受他们提供的福利,比如返现、兑换外汇、零手续费境外交易等。但不管是哪种卡,他们支持的渠道不外乎上面提及的那些,包括 Visa、MasterCard、UnionPay、NETS 等,卡片上通常会标出支持的渠道,一般只支持一种,也可能会在支持 Visa/MasterCard 的同时支持 NETS。
除了卡片支付,其他的方式通常就依赖手机了。我们有数不清的手机 App 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支付,可能每一个都支持不同的渠道,提供不同的福利,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比如:
- Google Pay 是 Android 手机的支付的标配应用,它功能很强大,支持多种不同的方式:绑定银行账户,直接通过 PayNow 转账;绑定 Visa/MasterCard,通过 NFC 感应支付,走的是 Visa/MasterCard 渠道。
- DBS PayLah 是 DBS 银行推出的一个支付工具,可以直接绑定银行账户,支持 PayNow 或者扫描二维码支付,大概是走的 NETS 渠道。
- Grab 提供的 GrabPay 既可以通过实体卡 MasterCard 刷卡支付,也可以通过 App 扫描二维码走 GrabPay 自己的渠道支付。
这样的支付 App 数不胜数,就不一一介绍了,关键是我们要理解每一个支付工具背后的渠道,才能知道支付时如何选择。
这里补充一下,由于各个支付 App 都需要扫码二维码支付,政府为了让商家可以尽可能支持更多的 App 的同时又不用摆出太多的二维码,于是发起了一个 SGQR 项目,将所有二维码合成一个,并在下面标出所有支持的支付工具的图标,于是进店支付时,只要找到支持的 App 扫码即可。
尾
理解了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去店里支付时就知道该怎么选择了,脱离现金,从我做起。
最后举个例子,如果商家只支持 PayNow,那么我们可以用 Google Pay 或者 DBS PayLah 或者直接用 DBS 来扫码支付;如果商家支持 Visa/MasterCard,那我们可以用 Google Pay 或者实体卡,跟商家说我要 PayWave;如果商家摆出了 SGQR,我们可以在二维码下面的图标中找到支持的 App 来扫码支付。